晶胞模型创意展览
学生搭建的立体结构模型
同学们积极参观讨论

同学们争相学习
为深化学生对晶体结构的理解,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,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,郑州市第四十四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于5月26至6月5日,成功举办晶胞模型创意展览,同学们用双手搭建出令人惊叹的微观世界,使得抽象的晶体结构变得多彩而灵动。
本次展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,鼓励学生将抽象的晶胞概念转化为立体模型。活动通知一经发布,就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。在高二化学备课组的积极筹备下,短短两周就收到了来自高二年级物化班级的80余件创意作品,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大家对化学的热爱与智慧。
同学们充分挖掘生活资源,利用橡皮泥、超轻黏土、牙签等常见生活素材,精心制作了氯化钠、氟化钙、氯化铯、石墨、金刚石等多种晶胞或晶体模型。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,让课本上的化学知识真正“活”起来,在选材、搭建、优化的过程中,不仅亲身体验了晶体结构的精妙之美,更深刻理解了“结构决定性质”的化学核心观念。当牙签、黏土等普通材料变身精美的晶胞模型时,化学的奥秘就在指尖绽放。
“令人欣喜的是,许多作品不仅准确呈现了晶胞的空间构型,更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和材料运用,让晶胞或物质结构焕发出艺术生命力”,高二化学教师卫一帆感慨道:“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无限潜能,他们不仅吃透了课本知识,更通过自主研究,将晶胞的配位数、堆积方式等抽象概念具象化,这种学习方式值得推广。”
相信这份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灼见,必将成为同学们继续探索化学世界的动力源泉,也会让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。
图/文: 郑州44中 卫一帆 责编:樊亚蕾 | 打印
我的教育通行证












